- · 《控制理论与应用》栏目[09/01]
- · 《控制理论与应用》数据[09/01]
- · 《控制理论与应用》投稿[09/01]
- · 《控制理论与应用》征稿[09/01]
- · 《控制理论与应用》刊物[09/01]
央行数字货币:从理论走向实践!去美国留学金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国家的中央银行开始探索其法定货币的数字化,央行数字货币正在从理论走向实践。国内外学界围绕央行数字货币展开了热烈讨论,理论研究和政策
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越来越多国家的中央银行开始探索其法定货币的数字化,央行数字货币正在从理论走向实践。国内外学界围绕央行数字货币展开了热烈讨论,理论研究和政策研究十分活跃。
美联储逐步加大关于央行数字货币的研究和开发力度。据悉,美联储目前正与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合作开展一项数字美元项目。2021年5月4日,数字美元基金会表示,其正在与埃森哲合作央行数字货币试验,计划在未来12个月内推出至少5个试点项目。美联储未来还将与多个国家合作开展央行数字货币研发工作,与多国央行形成央行数字货币联盟。欧洲方面,英格兰银行早在2015年提出了基于双层运营模式的零售型央行数字货币项目RSCoin,又于2021年4月与英国财政部联合创建央行数字货币工作组,发行供家庭和企业使用的央行数字货币。欧洲央行和日本银行在2016年联合启动了关于央行数字货币的Stella项目,旨在研究分布式账本技术在支付领域和金融市场基础设施领域的应用,截至2020年底已完成最后阶段试验。2020年10月,欧洲央行公布数字欧元研究报告,并表示将进行数字欧元的研发试验。日本银行在2021年4月对数字日元的发行、流通和赎回等功能进行测试,计划于2022年3月测试结束。中国人民银行基于“中央银行—商业银行”的二元体系和“一币、两库、三中心”的核心要素进行数字人民币研发,现已在深圳、雄安、苏州开展数字人民币试点测试。2021年7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中国数字人民币的研发进展》白皮书指出,数字人民币定位为M0,采取中心化管理和双层运营,具有综合集中式和分布式架构特点,属于零售型央行数字货币,且不计付利息。中国香港金融管理局、泰国中央银行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中央银行与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联合发起多边央行数字货币桥研究项目,探索央行数字货币在跨境支付中的应用。
总体而言,各国央行数字货币的发行动机各有侧重,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第一,维护货币主权和法定货币地位。近年来,私人数字货币的快速发展呈现出向法定货币拓展的态势,由此对国家发行货币的公权构成挑战。央行数字货币的发行反映出国家层面对私人数字货币的应对和治理举措。第二,顺应“无现金”社会的时代浪潮。数字经济的发展使现金的功能和使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全球的现金使用率正逐年下降,“无现金”趋势为央行数字货币的发行奠定市场基础。第三,提升国内和跨境支付的效率与安全性。央行数字货币配以可靠稳健的金融基础设施,可以“离线支付”且支持可控匿名,有助于加快普惠金融的发展,提高国内货币及支付体系的运行效率与安全性。在跨境支付方面,央行数字货币具有“支付及结算”的特性,有助于减少交易成本,重塑全球跨境支付网络,改善跨境支付效率。第四,构建良好的数字化环境。央行数字货币的发行是经济数字化发展的需要,也是经济数字化的深化和延伸。一些新兴商业模式的兴起离不开数字货币的应用。
各国央行和国际金融组织对央行数字货币在政策和技术层面提出了不同的设计方案。政策层面的设计方案包括三方面。一是根据使用对象分为零售型和批发型。前者面向全体公众,用于日常支付;后者面向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用于大额结算。二是根据使用场景分为类现金、类存款和通用。类现金的央行数字货币仅在现金交易的场景下使用,适用于一些不发达的地区;类存款的央行数字货币用于线上交易或大额交易;通用的央行数字货币适用于所有场景。三是央行数字货币是否计息,以及利率能否为负,大多数央行选择发行初期不计息,是否负利率则取决于央行数字货币与现存现金的替代关系。技术层面的设计方案包括两方面。一是央行数字货币的底层技术以分布式账本技术为技术支撑,各国央行正在搭建自己的分布式账本技术平台。二是央行数字货币认证方式是基于账户还是价值,前者需要消费者在中央银行开通央行数字货币账户方可使用,后者类似于实物现金交易,无须中央银行的授权和记录。
央行数字货币发行与应用带来的影响可概括为四个方面。一是对货币政策的影响。现有研究普遍认为,央行数字货币作为一种新的货币政策工具,增强了货币政策的有效性。相对于不计息的央行数字货币,计息的央行数字货币丰富了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工具箱,可以实现零利率下限,有利于货币政策的精准调控,增强货币政策的传导效率,为宏观调控创造有利条件。二是对社会福利的影响。一些学者研究发现,发行央行数字货币能够刺激经济总产出,进而提高社会的福利水平。同时,央行数字货币增加了金融普惠性,促进了家庭储蓄和资本的形成,对提升社会福利具有积极意义。三是对金融体系的影响,主要为“金融脱媒”效应和“跨国溢出”效应。“金融脱媒”效应指居民将大量存款转为央行数字货币,使央行对居民的负债增加,使银行部门或金融机构资金来源缩减,从而影响商业银行对实体经济的流动性供给。英格兰银行、欧洲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机构的学者对此问题进行讨论,并研究相应的应对策略,但尚未达成共识性结论和建议。“跨国溢出”效应指央行数字货币的跨境使用可能增加其他国家货币替代的压力,加剧货币错配带来的脆弱性。如果缺少适当的保障,监管部门难以执行外汇限制和资本流动的管理措施。四是对国际货币体系的影响。通过央行数字货币构建跨境支付网络,有助于打破金融霸权国对现行跨境支付体系的控制,促进国际货币体系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此外,央行数字货币将带来强大的网络外部性,进而助推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转变。
文章来源:《控制理论与应用》 网址: http://www.kzllyyyzz.cn/zonghexinwen/2021/0908/918.html
上一篇:NFT的理论与实践
下一篇:成功地在实验中,实现模拟量子规范理论!
控制理论与应用投稿 | 控制理论与应用编辑部| 控制理论与应用版面费 | 控制理论与应用论文发表 | 控制理论与应用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控制理论与应用》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