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本刊要求作者有严谨的学风和朴实的文风,提倡互相尊重和自由讨论。凡采用他人学说,必须加注说明。 二、不要超过10000字为宜,精粹的短篇,尤为欢迎。 三、请作者将稿件(用WORD格式)发送到下面给出的征文信箱中。 四、凡来稿请作者自留底稿,恕不退稿。 五、为规范排版,请作者在上传修改稿时严格按以下要求: 1.论文要求有题名、摘要、关键词、作者姓名、作者工作单位(名称,省市邮编)等内容一份。 2.基金项目和作者简介按下列格式: 基金项目:项目名称(编号) 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3.文章一般有引言部分和正文部分,正文部分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一般用两级。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4.参考文献列出的一般应限于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最主要的、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文献。其他相关注释可用脚注在当页标注。参考文献的著录应执行国家标准GB7714-87的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

人类理论上能活1000岁,为何余下的900多岁,无故

来源:控制理论与应用 【在线投稿】 栏目:综合新闻 时间:2021-10-19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在我国唐代有伟大的诗人李白、杜甫,他们被从称为“诗仙”和“诗圣”,合称为“李杜”。其实除了有李白这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外,唐代还有另一位被称为“诗鬼”的浪漫主义

在我国唐代有伟大的诗人李白、杜甫,他们被从称为“诗仙”和“诗圣”,合称为“李杜”。其实除了有李白这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外,唐代还有另一位被称为“诗鬼”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诗文风格浪漫、奇峻,想象力丰富。

在他的著名的歌行体诗歌《苦昼短》中,曾经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刘彻茂陵多滞骨,嬴政梓棺费鲍鱼”,表达了对于人生、时局的讽刺。这首诗所说到的求仙学道,其实是我国古代文化中对于人注定的“生老病死”的反抗。


我们能够从各种各样的传说中看到中国古人关于“长生不老”的想象,比如嫦娥奔月的传说,周天子见西王母,到后来的秦始皇海上求仙药……不管是王公贵族还是隐士高人,都在不断寻找着人生的极限。

但历史已经告诉我们,不管是丹药、修炼还是其他的各种方法,对于延长人的生命并没有作用,甚至还恰恰相反,让不少人中毒甚至暴毙。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我们也知道了那些方法并不能对我们的身体起到有益的作用。那么,在科技发展之后的人类又发现了什么呢?


人的寿命极限是多少?

人类在本质上还是一种生物,我们的身体时时刻刻都在进行着复杂的运动,获取能量并将废物不断排出。在日复一日这样的运转中,我们的身体逐渐走向衰老,最后或许会患上各种疾病,或许会因为过于衰老而器官衰竭,最后死去。

但是,人类似乎一直都没有得到一个准确的信息,那就是我们的寿命极限到底是多少呢?因为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在总是遇到各种各样的意外和随机事件,因此我们不能够单纯靠人的寿命记录来进行推测。


不可否认的一点是,尽管人类能够达到100岁以上的非常少,但这个数字早已经不是桎梏我们的门槛。然而到了100岁之后,科学家们对于人体的寿命极限就众说纷纭了。

一些研究者认为人体的极限在120岁左右,另一些科学家则认为人体的寿命极限应该是150-160岁,而生物老年医学家奥布里·德·格雷的结论更加惊人:他认为人类理论上应该能活到1000岁!为什么这些科学家有不同的看法,我们的寿命又真的能够达到1000岁吗?若是真的,那余下的900多岁为何无故“消失”了?


研究者们的依据

我们先来看看关于人寿命极限是120岁左右的说法吧。这个结论主要是由美国科学家海弗利克,通过对于人体细胞的分裂研究来得到的。人类想要活下去,就必须要对于我们体内的细胞进行更新,也就是要分裂出新的细胞,而人体细胞分裂的极限在50次左右。

根据他的研究,科学家们在后来发现了“端粒”,这是染色体末端的一个结构,在进行细胞分裂的时候会不断缩短,最后被磨损殆尽的时候,人的寿命也就走到了尽头。


人的理论寿命是150岁左右是俄罗斯科学家的研究结果,这是根据人类的哺乳期、性成熟时间来推算的,如果人类平均的性成熟时间在14-15岁左右,那么人的极限寿命应该是这个阶段的8-10倍,也就是150岁左右了。

日本的一位科学家也持有类似的观点,是将人类放在哺乳动物这个整体中来看的。不过人在进化的过程中,生理构造也产生了一些变化,如果单纯按照这个理论来看,那么可能是不够准确的。

最后就要说到奥布里·德·格雷的结论了,人类极限寿命是1000岁的究竟是怎么来的呢?其实是因为他针对细胞更新这个阶段进行了研究之后认为,人类其实完全可以“跳过”端粒在一次次的分裂中被磨损的状态,而是直接进行自我修复,那么端粒就可以不必最后变短、消失,让人们走向无可挽回的死亡了。

如果我们能够通过人工干预的方式去完成这个设想,那么人类就可以达到理论中的1000岁寿命,最吸引人的是,我们也许还能够克服衰老。


这项技术如何实现?

如果将端粒视为控制一个人寿命的关键,那么我们是不是只要减少的端粒的磨损,甚至将已经受损的端粒进行复原,我们就能够拥有“长生不死”的能力了?

端粒在本质上其实是一种DNA-蛋白质复合体,它的主要功能是在细胞分裂的过程中保护DNA信息的完整性,如果失去了端粒的保护,那么我们的细胞就没有办法再进行正确的分裂了。但事情并不是那么简单,科学家们同样也发现了在让人类衰老,到最后死亡的各种因素中,端粒只是一部分,而不是全部。

文章来源:《控制理论与应用》 网址: http://www.kzllyyyzz.cn/zonghexinwen/2021/1019/954.html



上一篇:明朝亡于小冰期不过是新兴背锅理论,资源被攫
下一篇:老人偷拿2个鸡蛋,员工上前理论时,老人突然猝

控制理论与应用投稿 | 控制理论与应用编辑部| 控制理论与应用版面费 | 控制理论与应用论文发表 | 控制理论与应用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21 《控制理论与应用》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